建筑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更多】
醫(yī)學檢驗、中醫(y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康復理療、公共衛(wèi)生管理【更多】
外科手術是醫(yī)學上最基本的手術,此方法易對患者身心造成影響和創(chuàng)傷,不利于手術的進行和恢復。提出的舒適護理中的護理原則為整體化、個性化、人性化,使患者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與精神上都能全面愉悅,促進手術進行的順利。此次研究選擇了90 例普外科手術患者,對他們采取臨床舒適護理的干預方法,觀察這個方法的效果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如今,已經取得了讓人滿意的成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2 月~2015 年10 月在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普外科進行手術的90 例患者,納入標準:
(1)患者均來自本院普外科并具有手術指征。
(2)所有患者年齡在18~70歲,生命質量評分>60 分。
(3)全都可以接受調查與測評。
排除標準:
(1)患有心腦肺以及糖尿病的患者。
(2)認知功能障礙者和精神病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例數等同的2 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 例,女18 例;年齡19~69 歲,平均(45.92±6.59)歲;手術類型:肝腸手術16 例,胃腸手術18 例,骨折8 例,其他類型3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 例,女24 例;年齡23~70 歲,平均(45.56±6.18)歲;手術類型:肝腸手術18 例,胃腸手術15 例,骨折7 例,其他類型5 例。所有患者均知曉并且同意進行此次護理,2 組患者在性別、類型、年齡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guī)的護理法,觀察組需要在這基礎上再加上舒適護理的方法。患者在手術前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當采取一定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合適的安撫與耐心的進行溝通,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與壓力,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舒適護理具體包括如下。
(1)監(jiān)測生命體征:對所有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jiān)測,若患者沒有保持清醒,要確保其呼吸道暢通,避免呼吸抑制。在手術后24 小時以內測定其血氧飽和度、脈搏、血壓以及心電圖指標。
(2)體位指導:在患者臥床時定期進行翻身,用較軟枕頭來協(xié)助變換臥位,并對四肢進行按摩與活動,以防止血栓或褥瘡。若病情好轉,則選取半臥的姿勢,多活動四肢。導尿管拔出后,可指導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預防便秘和尿潴留的情況。
(3)器械安置:所有的引流管均要整齊的放置,妥善的固定,確保引流管的通暢與整潔。當患者翻身時,要與引流管同步運動,不要進行牽拉與扭曲,以免對傷口形成刺激,減少疼痛。肢體上不要長時間捆綁血壓計,要隨測隨綁。
(4)輸液護理:依照患者自我的身體素質與病情,合理控制流速,并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和病情變化。及時更換藥液,檢測是否膠布松動、滲液腫脹、針頭脫落的情況。
(5)飲食規(guī)劃:食物以含維生素、蛋白質高,低脂肪的為主,多吃蔬菜瓜果,以確保營養(yǎng)的均衡;颊邞噙M食流質食物,肛門發(fā)生排氣后,改食半流質食物,之后逐步變?yōu)檐浭撑c普食。
1.3 觀察指標 比較2 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焦慮評分的不同和疼痛評分結果的不同,并分析此過程中2 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類別的不同。焦慮評分根據焦慮抑郁量表進行判定,總分21 分,評分結果分析:>14 分稱為嚴重焦慮,<7 分稱為無焦慮,8~14 稱為可疑焦慮。疼痛評分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判定,分數0~10 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由術后具體情況分析而得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18.0 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 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護理前后2 組別患者的焦慮評分與疼痛評分2 組別患者在護理前,焦慮評分和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 2 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在護理過程中,觀察組有1 例傷口感染,1 例靜脈血栓,總發(fā)生率4.44%(2/45),對照組有3 例傷口感染,2 例靜脈血栓,3 例褥瘡,總發(fā)生率17.78%(8/45),2 組數據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患者在進行了外科手術觀察后,心理和生理均產生了強烈的反應。容易出現不良的心理情緒,比如恐懼、緊張、焦慮等。其神經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都受到了影響,并且也不利于手術療效和預后,難以確保療效的優(yōu)劣。在臨床研究中表明,舒適護理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配合,也益于患者身心的愉悅,減少了不愉悅的狀況,保證了治療效果的優(yōu)良,大大的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更加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治療。此方法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護理治療方式,把護理人員的被動性轉變成了主動性,依據不同患者的身體、心理素質的不同來采取與之相互對應的方法措施,讓患者具有愉悅的心情,身心得到放松,從而創(chuàng)造了優(yōu)良的療效,更實際的解決患者的問題,滿足患者迫切的需求。也更容易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做好與患者的溝通,進而去鼓勵患者更好的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從而去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在本研究結果中顯示,經過舒適護理的患者焦慮評分和疼痛評分都得到了明顯的下降,并且下降程度要優(yōu)于未進行舒適護理的患者,提示表明進行舒適護理的效果十分優(yōu)異。并且在護理過程中,進行了舒適護理的患者并發(fā)癥僅有2 例,而未進行舒適護理的患者有8 例出現并發(fā)癥。這是由于在舒適護理中,對患者采取了體位指導的措施,對患者的四肢加以按摩活動,促進了血液循環(huán),降低靜脈血栓和褥瘡的發(fā)生率,并對輸液過程密切關注,減少傷口感染的發(fā)生情況。由此表明出進行普外科手術的患者中應用臨床舒適護理效果優(yōu)異。
綜上所述,在進行普外科手術的患者中應用臨床舒適護理效果優(yōu)異,使患者的疼痛和焦慮程度得到降低,并且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并且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接受治療,到達了預期的治療效果,所以值得應用推廣。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77號